11月4日,幾只與香港旅游相關的股票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引起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港媒《南華早報》在早上8點發布的一篇獨家報道,報道的標題幾乎就是核心內容:《香港邊境重開:下個月內地香港或可免隔離通關,但通關人士只可在廣東停留》。
報道引述消息稱,雖然香港內地有望在12月通關,但是通關初期會設定限額,且需要配合相關的“健康碼”系統才能通行,與此同時,通關初期,相關人士只可在廣東省停留,且只可通過深圳口岸出入境。
報道還稱,香港計劃把內地航班的乘客與其他國際旅客隔離開,以防止交叉感染,并為重新開放香港與內地其它地區的邊界打下基礎。報道指,此舉旨在實現與內地的更緊密連接,優先恢復與內地的雙向旅行,然后再向世界其它地方開放。
而在這篇報道出來前,就有消息稱,今年年底內地香港有機會先試行局部通關,除每周有1,000個名額供商界申請外,港人亦有望以恩恤、奔喪等理由免檢疫到訪內地。
另據《星島日報》報道稱,香港與內地的通關商討進展順利,已進入實質操作階段。報道稱,近期香港與廣東省部門已持續召開“工作層面”會議溝通合作,并正著手訂立通關工作細節,相信短期內可召開兩地專家第二次對接會議,若會議取得共識便可拍板落實。據了解,用作通關的“香港健康碼”仍傾向以自主上傳“安心出行app”的出行記錄作病毒風險管理,目前正訂定香港與內地對“紅、黃及綠碼”的標準定義。消息亦稱,兩地就通關的對接以“恒?;P”為長遠目標,但會先從配額制試行,目前亦正商討一套“熔斷機制”。
香港將全面收緊豁免檢疫安排
為配合兩地通關安排,香港早前已宣布將全面收緊豁免檢疫安排。包括從11月12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豁免類別人士到港后免檢疫的安排;以及要求外國領館及機構人員到港后必須在檢疫期內于指定檢疫酒店接受隔離,不得家居隔離(總領事或同等/較高職級的駐港代表除外)。不過正在實施的“回港易”、“來港易”計劃不受影響。
根據文件顯示,11月12日后,僅有跨境貨車司機、跨境穿梭巴士司機、部分機組人員、貨船船員等人士才可豁免隔離入境香港。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在11月3日的記者會上坦言,香港目前已達到“清零”的目標,但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原則下,收緊和調整防疫措施,才能令疫情爆發風險降到最低,以便日后與內地通關。
調查:96%受訪香港市民渴望盡快通關五成受訪者接受“通關碼”設追蹤功能
據文匯網報道稱,“青研香港”曾在10月12日至19日期間,就“內地與香港恢復免隔離通關的意見”,透過網絡問卷訪問1326位香港市民。結果發現,96.1%的受訪者,即1274人最希望恢復與內地和澳門的正常雙向通關;90.6%的受訪者稱兩地未能通關對其有影響,當中52.6%人認為影響家庭團聚、24.7%及22.5%的人分別稱阻礙旅游和影響工作。
另據文匯網報道稱,香港研究協會11月2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若日后要免隔離前往內地,入境人士必須使用具自動追蹤功能的“通關碼”,有五成受訪者表示“接受”。
報道稱,香港研究協會于10月26日至11月1日,成功訪問1085名18歲或以上香港市民,以了解香港市民對不同社會民生焦點議題的意見。結果顯示,若日后要免隔離前往內地,入境人士必須使用具自動追蹤功能的“通關碼”,五成受訪者表示“接受”,“不接受”的占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