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A同學最近越來越苦惱了,因為她今年夏天她即將從美國大學的會計專業畢業,但她在美國找工作的事還八字沒一撇,她參加了幾次校園里舉辦的招募會,也在網上投出了海量的簡歷,但同專業的美國學生多數都有著落了,A同學卻連個面試的機會都沒爭取到。偶有感興趣的雇主打來電話面試,一聽到A同學沒有綠卡身份、需要贊助工作簽證H1B后便沒有了下文,電話里A同學沮喪地跟我說:“看來我不得不要做回國的打算了”。
其實,在美國的外國人在拿到永久居民(即綠卡)之前過得一直是“命懸一線”的日子,這頭上懸的“一線”就是俗稱的“身份”,即所持的有效簽證。
l 出國讀書的人持的是學生簽證(F-1),每個學期需修夠足夠的學分來保持這個身份,到了畢業這個身份便失去了,此時或者找到工作轉換成工作簽證,或者申請一個實習身份臨時過渡一下。
l 實習身份(俗稱OPT)的申請不需要雇主贊助,但要在批準的三個月內在所學專業的領域找到實習位置,一般每個人一生持這種身份的總時間不能超過十二月,特殊專業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延長到十七個月。
l 而工作簽證(H-1)不僅需要雇主贊助,還要證實同樣的薪酬下找不到合格的美國公民勝任,不僅需要花費請律師,而且移民機構每年對工作簽證的發放有定額,幾乎每年在定額開放的第一天就已有超過定額數量的申請涌入,需要抽簽才能決定誰有資格,尤其在經濟不好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工作單位已停止對工作簽證的贊助。工作簽證最長的持有時間是六年,這期間所在的單位可能贊助綠卡也可能不贊助,后者就需要自己想辦法申請綠卡。六年期滿之后如果還沒有拿到綠卡的話雇主可以幫助再延長六年,此后就不能延長了。
l 其他特別的工作簽證如杰出人員的O-1,交換學者的J-1(常有兩年回國服務要求)等也都是非移民簽證,需要雇主贊助。
以上這些非移民簽證中不管是哪一類,一旦丟掉所持的簽證身份就得在限定的時間(取決所持簽證種類十天到一個月不等)內找到其他身份續上,否則就得被迫離境,逾期滯留會變成非法移民。很顯然在拿到綠卡之前,“身份”便成了懸在每個留學生頭上一的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糾結,沒有身份就不好找工作,沒有工作也就無法辦身份,沒有身份就得離境,留在美國就變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前面A同學遭遇的就是這種困境。
當然,上述身份的困境一直都存在,而近些年留學生群體組成的變化才是導致留學生留美比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早期90-00年代左右來美國的留學生都是社會頂尖精英,來到美國發奮努力拿學位,考文憑,在高精尖行業和理工科系混跡的還算吃香。加上早期的留學生以研究生為主力,用他們的勤奮刻苦給美國社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人有很多都以工作簽證的方式留下來并且拿到了綠卡。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這些人的回國率不足三成。
而近十年來的留學生中本科生所占的比率越來越高,去年首次超過了研究生,這些學生水平高低都有,所學的專業也以商科、會計、經濟和管理等為主,這些專業要求有很好的語言水平,本來并不缺美國人勝任,加上本科是美國非常普及的學位,再加上移民身份的限制,導致很多人就像本文開頭介紹的A同學一樣畢業即失業,而《華爾街日報》公布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從美國大學畢業后馬上或一年后(OPT時間)回國的留學生比率高達72%。
美國移民政策的設立是為了吸引和留住本國最需要的人才,從美國人熱門專業畢業或只有在美國屬普及教育的本科學位的畢業生顯然不屬于這個范疇。盡管中國近十年的飛速發展讓一些留學生主動選擇回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留美群體中想留下的還是占大多數,就是不移民也至少能積累幾年工作經驗之后再回去,但實際情況是只有那些取得研究生以上學位的能留下的幾率大些。
美國各地現在每年有不少像A同學這樣的留學生,大學四年級伊始便進入美國疲軟的工作市場拼命尋找生機,最后還是免不了兩手空空,而與此對應的是每年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進入美國大學,筆者希望的是家長在送孩子留學之前了解清楚他們將來可能面臨的就業市場,A同學今天的處境就是可供參考的一面鏡子。
留學生出來上了幾年學留不下來,回去又不能很好地適應中國的社會工作環境,這種窘境要怎么破?留學只能解決“學”,卻不能解決“留”,真正留在美國一勞永逸的方法還是移民。隨著中國這些年的經濟蓬勃發展,留學生人數逐年上漲,平均年齡越來越小,留下來的問題愈發凸顯,迫在眉睫。作為留學生家長已經不能不把孩子的移民問題提上日程......